你有自律神經失調嗎!?精神病?神經病?

「自律神經失調」在神經內科很常被病患諮詢,因為這問題讓人渾身不對勁,但往往其他科也找不到特別原因,就被歸類在「自律神經失調」這個疾病垃圾桶。其他科醫師通常會先試一些抗焦慮藥物或是平穩心跳的藥物,吃了沒效,也沒轍,就請病人去神經內科處理。所以我門診遇到的「自律神經失調」病患,常常是別科轉介來的,症狀都偏嚴重,屬於棘手個案,因此也有一些治療心得可以分享。

簡介

自律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組成

控管體內的恆定及因應外界的刺激

從生物本能來看

當面對威脅或為了生存,需要進行戰或逃反應時,交感神經就會主導,讓瞳孔放大、心跳加速、支氣管擴張、骨骼肌充血、腸胃蠕動變慢、抑制排尿

當遠離威脅後,就需要休養生息來修復組織及恢復體力,此時換副交感神經來接管,思緒安定、心跳變慢、腸胃消化變好、解尿順暢

正常機能時 交感和副交感是維持平衡的狀態 在特定情境之下能各司其職

而「自律神經失調」顧名思義

就是交感及副交感這兩套系統的失衡

廣義的自律神經失調,就像是工作壓力大、過度焦慮等文明病,造成體內交感神經過度活化,連夜晚本該是休息時刻,卻因為交感亢奮,而無法讓大腦安定,引發失眠、心悸、腸胃不適等症狀

狹義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會更嚴重,像是姿勢性低血壓、心跳波動大、腸躁症、對冷熱產生不正常的排汗反應

某些巴金森症候群及失智症(multiple system atrophy, Parkinson disease,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就特別容易合併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針對自律神經失調的處置

一般藥物治療就是看腦神經、心血管、呼吸、腸胃、泌尿系統哪些症狀嚴重

就個別開藥處理

但其實有許多自律神經症狀是很棘手的

姑且先不論藥物是否真的有療效

會不會有額外的副作用才是惱人之處

畢竟藥物是透過化學反應 無法專一作用在我們想要的器官

常常是全身性的強制作用

就怕落入「治療好一種自律神經失調症狀,結果產生更多其他部位的失調症狀」

所以在處理自律神經問題時

我傾向能不開藥就不開藥

鼓勵病患生活方式調整為優先

其次嘗試低劑量的藥物

或是可以安排「神經針刺治療」

用物理的方式來調控自律神經系統 重新達到平衡狀態

會比較沒有全身性的副作用

自律神經失調快速自我檢測

  1. 心跳異常 : 心臟跳動異常,包括:心跳過快(心悸)或心跳過慢。會感到胸悶、心跳不規則或不穩定
  2. 消化問題 : 胃部不適、腹痛、便秘、腹瀉、食欲不振、喉嚨異物感、消化不良
  3. 情緒及睡眠問題 : 焦慮、失眠、低落憂鬱、倦怠、提不起勁
  4. 體溫調節問題 : 可能出現體溫無法正確調節,像是冬天過度出汗或是夏天無法排汗而易中暑
  5. 視覺問題 : 可能出現視力模糊、對光線敏感、進到稍暗處(電影院、隧道)時就眼前一片黑、眼睛乾澀等症狀